400电话: 400 1688 198
科正产品
科正产品
科正产品
  被动房相关技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于被动房  |  被动房相关技术
关于被动房
About passive house
>
德国标准《室内通风技术——第4部分:医疗建筑与用房通风空调》解读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0-07-08

 

来源:云学堂  暖通空调

 

摘要

标准提出了医疗环境控制的宗旨是防止感染、保护医疗器械和相关职业健康与安全要求三大任务。肯定了置换流(医学界习惯称为层流)对手术环境控制三大任务的正面效果,提高了医疗环境的控制要求,完善了控制措施。规定了确认手术室级别的程序及手术保护区域的定位分析。提出了医院卫生专家和卫生工程师对医疗环境控制的职责。

关键词

医疗建筑与用房 通风空调 标准修订 医疗环境 控制宗旨 控制措施 层流通风

作者

同济大学 沈晋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许钟麟

 

0 引言

2018年6月,德国标准研究院(DIN)颁布了新版DIN 1946-4-2018《室内通风技术——第4部分:医疗建筑与用房通风空调》。与该标准同时公布的还有附件:设备部件的规划、实施、运行的要求清单。这2份文件都是由DIN供暖和室内通风技术及其安全标准委员会(NHRS)中的相关专家组和规范制订者参与制订。2018年9月又对标准中“空气过滤器一般要求”作了些变更。

该标准的修订过程与颁布一直引人关注。自从德国Brandt博士在美国外科学会年刊(Annals of Surgery)2008年11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手术室层流通风对防止整形和腹腔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没有效果》,引起了激烈讨论。2016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全球指南》,在4.23节“手术室通风情况下的层流通风系统”中明确建议“层流通风系统不应该用于降低接受全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在世界范围内反响很大,似乎层流送风不再适合手术环境控制。德国DIN1946-4标准委员会与德国医疗卫生协会(DGKH)承受很大压力,对此十分重视。德国成立多学科医疗环境的调研小组,先对手术室送风装置的性能与维保状况认定后,才开始进行监测。经过长达6a的时间,监测了同一医院同一手术团队分别在湍流(俗称乱流)和置换流(医学界习惯称为层流)手术室的共1286台手术,结论为置换流通风对降低室内悬浮菌和手术部位感染率是有效的,认为WHO《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全球指南》所依据文献的最大缺陷是对所调研手术室的送风装置性能及维保状态没有经过工程界的认定,无法排除送风装置性能或维保不合格等诸多关键因素的干扰,影响了循证的公正性。

2018年德国医疗卫生协会(DGKH)发布官方立场文件,全面、理性地论述了手术部位感染、手术室通风与医护人员纪律,对历来的论文与WHO指南作了客观评价。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提出反对在手术室使用层流通风的建议。层流送风装置确保了3m×3m的手术保护区域,优于传统的湍流通风——在减少病原体和微粒、消除潜在致癌风险的外科烟雾方面更为有效,从而保护了患者、外科医生和暴露在外的器械。外科科室应依据现行有效的DIN 1946-4的规定、评估手术过程的风险,安装层流通风装置。

尽管在修订过程争论很大,但基于过硬的调研成果与正确的循证,意见趋向一致,至2018版标准DIN 1946-4《室内通风技术———第4部分:医疗建筑与用房通风空调》颁布(以下简称2018版标准)尘埃落定。该标准满足了医疗建筑与用房室内通风空调设备在规划、建造、验收和运行方面的技术要求,包括医院、日间诊所、日间手术中心、透析中心和医疗设备与器械加工单位。

 

1  2018版标准的主要修改点

2018版标准包括8章、6个附录和1个附件,分别为:前言,1、适用范围,2、规范性参考文献,3、术语和缩写,4、一般原则,5、房间级别和通风要求,6、通风空调部件,7、系统合格评定和验收检测,8、定期检测;附录A(资料性)项目规划阶段指南,附录B(规范性)可视化初步检测,附录C(规范性)防护等级测定,附录D(规范性)湍流度测量,附录E(资料性)手术灯的系统测试,附录F(资料性)微生物监测;以及附件(设备部件的规划、实施、运行的要求清单)。

其中附录E、附录F及附件市新增内容。

2018版标准与DIN1946-4-2008(以下简称原标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更改:

(1)考虑到防止感染,医疗器械保护和相关职业健康和安全要求;

(2)修改技术方面与卫生方面验收测试和再测试,设备认证相关标准和所需程序;

(3)根据DIN EN ISO 14644《洁净室和相关受控环境》的洁净室区域的现行国际法规,对手术室的测定进行详细说明;

(4)依据DIN EN ISO 16890-1《基于颗粒物过滤效率的技术要求与分级体系》中对过滤器分级的新定义/命名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5)补充了用于设备部件规划、实施和运行的清单,作为附件。

2018版标准在第4章“一般原则”中明确医疗环境控制宗旨不再仅仅是预防空气途径感染,而是“防止感染,医疗器械保护以及相关职业健康和安全要求”这三大任务。相比我国还仅局限于控制院内感染风险,这点值得我国医院建设相关标准借鉴。

2018版标准强调了依据现行的国际标准DIN EN ISO14644对手术室进行测定。直接采用DIN EN ISO 16890-1中对过滤器分级的新定义与命名法,改变了传统的通风空调系统中设置空气过滤器的级别名称,在医疗标准中还是第一次。因为DIN EN ISO 16890-1在净化领域内应用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2  2018版标准对手术室的要求

2018版标准第5章基本维持了原标准医疗用房的分级及对各类医疗科室最低要求与相应控制措施,并再次明确采用通风空调的医疗用房分为Ⅰ级和Ⅱ级。

2.1 手术部用房分级

手术部用房有Ⅰ级和Ⅱ级,均要求保持正压。手术室均为Ⅰ级,送风末端均要求配置不低于H13的高效过滤器。其中要求Ⅰa级手术室与器械准备室内的连续空间内配有低湍流度置换流送风装置,在保护区内要求换气次数>300h-1。Ⅰb级手术室配置稀释湍流(TAS)送风装置,也可以配有低湍流度置换流送风装置,要求换气次数≥20h-1。

2018版标准再次正面肯定了Ⅰa级手术室低湍流度置换流的正面效应,并总结了Ⅰa级手术室与Ⅰb级手术室2种不同送风气流模式的重要特征(见表1)。

表1 2种不同送风气流模式的重要特征

2.2 手术部不同用房的最低通风空调要求与相应措施(见表2)

表2 手术部用房的最低通风要求

2.3 手术室级别确定、保护区定位与要求

为了更准确地定位手术室级别、控制要求与使用,2018版标准提出了医院卫生专家(krankenhaushygieniker)和卫生工程师(hygieneingenieur)的定义。医院卫生专家就是防止感染、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危害的专家(不仅仅是感控专家),并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监测调研发现问题以寻找合适的控制措施。卫生工程师被定义为独立于设计人员和安装人员,专门从事通风,并具有医疗卫生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工程师。

在设计规划时先要确定手术室级别及控制要求。2018版标准要求使用者(院方)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要进行的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区域的大小、手术床的数量和位置及器械台的大小和布置。医院卫生专家和卫生工程师作为责任方,依据这些数据来确定手术室级别。

2018版标准对于Ⅰa级手术室要求对其保护区进行定位分析,由以下几点确定:

(1)按照这间手术室要进行的所有手术中最多可能的手术设置所需要的最大面积;

(2)手术床的定位或放置、手术区域的大小和数量、放置无菌器械/材料/植入物/移植物(器官)的托盘、医疗设备(例如C型臂、洁净手术室吊塔等组件)、穿着无菌服的手术团队在手术过程中通常的移动区域等。

“手术室级别确定、保护区定位与要求”是该标准修改的技术核心之一,要在我国手术室设计与建造中推广应用有一定难度,不在技术上而在造价与运行能耗上。

2.4 手术部用空气过滤器要求

2018版标准仍然将空气过滤器作为标准唯一的空气净化部件,其中Ⅰ级和Ⅱ级用房的空气过滤器的配置与要求见表3。

表3 Ⅰ级和Ⅱ级用房的空气过滤器的配置与要求

2.5 非手术期间允许节能运行

非手术期间降低Ⅰ级手术室中的风量,维持正压是可以的。2018版标准允许在非手术期间关闭手术室,但要求手术室在最后一次清洁(因清洁会增加额外湿度)后关闭所有门,空调系统继续运行≥30min或直到完全去除因清洁增加的湿度。并须确保重新启动系统后,室内环境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要求。

手术部内在非手术期间允许关闭Ⅱ级用房的通风空调。

 

3  完善医疗环境设施的通风空调系统与部件

为了防止对医疗环境不合适的监测,以及医疗环境监测前没有对环境控制设施认证而产生的误解与误导,2018版标准重点修改了对医疗环境在技术与卫生方面的验收测试和再测试,以及设备认证的相关标准和所需程序。特别在新增的附录F(资料性)微生物监测中规定评估手术室生物污染水平应根据DIN EN ISO 14698-1《洁净室和相关的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第1部分:一般原则和方法》提出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选择和验证。并规定一旦不符合要求,医院卫生专家和卫生工作者应安排进一步测试以确定原因。改进措施的类型、范围和紧迫性将取决于该用房规定阈值,以及超出这些阈值的数量。

另外,2018版标准还完善了第6章对通风空调系统与部件要求相应的条文,第7章对系统合格评定和验收检测及第8章的定期监测。认为只有第7章中描述的技术和卫生测试才能用于检查通风空调系统的功能。

2018版标准以附件形式颁布了设备部件规划、实施和运行的清单,将所有要求清单化,这是一大进步,为医疗环境控制建立了完整的保障体系。笔者列举了其中部分清单形式(见表4)。

表4 设备部件技术测试的检查清单

 

4  结语

面对着从Brandt论文到WHO《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全球指南》对层流效应的质疑,DIN 1946-4标准委员会将这一挑战变成完善标准自身的一次契机。一方面组织多学科进行了正确调研与循证,另一方面冷静地反思了DIN 1946-4-2008标准的不足。2018版标准以崭新面貌问世,提出了医疗环境控制的防止感染、保护医疗器械和相关职业健康与安全要求的三大任务。不仅肯定了置换流对手术环境控制的三大任务的正面效应,而且对确认手术室的级别更为慎重。明文要求医院卫生专家和卫生工程师作为责任方,依据院方提供的数据来确定手术室级别。

当然,2018版标准的修订,提高了医疗环境的控制要求,提高了送风质量的要求,完善了控制措施。在大多数场合,客观上扩大了Ⅰa级手术室的保护区。明确手术室以及与手术室相通的用房均为Ⅰ级,要求送风末端至少配置H13高效过滤器。医疗护理机构内的用房除了Ⅰ级用房外,其他用房都归于Ⅱ级用房,这意味着均需要机械通风并配置两级空气过滤器,提高了普通医疗科室用房的环境控制要求。这些都会增加医院相应的能耗。这次修订又删除了原2008版的第6.5.7.1条中关于Eurovent能效等级A的要求。从节能角度看不免有些遗憾,也许2018版标准的重点回到了“有效控制医疗环境”这一初心上来。该标准阐明不仅适合医院,而且还着重强调适用于日间诊所、日间手术中心、透析中心等医疗设施,已成为国际医疗机构发展的一种趋势。改变了传统的“能源效率”节能思路,而是从“非能源效率”节能思路出发,去改变医疗模式、改革医院体系、降低非医疗能耗等措施,以取得节能降耗、降低医疗成本的效益。

可谓十年磨一剑,10年来DIN 1946-4标准备受质疑,承受了巨大压力,标准委员会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循证,经10年激烈讨论与反复修订,终于统一思想,颁布了2018版标准,澄清了医疗环境控制中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合适控制措施,相信2018版标准的实施将对推动医疗环境控制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全文刊登于《暖通空调》2020年第50卷第4期40~46页)

上一篇: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重点内容解析
下一篇: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已成趋势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公司简介 | 关于被动房 | 典型案例 | 产品服务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广东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09642号

网站建设:科正网络